儿歌 - 我为老师唱首歌歌词

  • 儿歌 - 我为老师唱首歌歌词已关闭评论
  • 20 views
  • A+
所属分类:儿童歌曲歌词

歌曲歌词大全网收录“儿歌 - 我为老师唱首歌歌词”,歌曲歌词或悠扬,或悲伤,歌曲歌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,歌手通过歌曲告诉大家生活的道理,希望大家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有所收获,下面一起来欣赏下小编整理的儿歌 - 我为老师唱首歌歌词吧。

 

我为老师唱首歌 - 儿歌

小蜜蜂爱花朵 小鱼儿爱小河

我们爱老师 老师喜欢我

我给老师唱支歌

谢谢老师哺育我

小蜜蜂爱花朵 小鱼儿爱小河

我们爱老师 老师喜欢我

我给老师唱支歌

谢谢老师哺育我

扩展阅读:

儿歌

内地

中文名:儿歌

外文名:nursery rhyme

对象:儿童

体裁:儿童文学

儿歌(nursery rhyme),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。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。儿歌是民歌的一种,全国各地都有。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,传播生活、生产知识等。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,词句音韵流畅,易于上口,曲调接近语言音调,节奏轻快,有独唱或对唱。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,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。

表现手法

儿歌的吟唱中,优美的旋律、和谐的节奏、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。幼儿唱儿歌,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,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,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演变。儿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起兴、摹状、反复、设问等等。

(一)比喻

这是儿歌常用的修辞手法。运用这种手法不仅可使儿歌写得更生动、形象,而且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、不易理解的事物。喻体都是儿童熟悉的事物。如许浪的《月儿》:“月儿弯弯,像只小船,摇呀摇呀,越摇越圆。月儿弯弯,像个银盘,转呀转呀,越转越弯。”由于把弯月比作摇动的小船,把圆月比作转动的银盘,所以在亲切而动态的描写过程中,使月亮盈亏变化的自然现象变得趣味盎然,鲜明生动。

(二)拟人

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,因此在儿歌创作中被广泛运用。例如,李文雁的儿歌《小雨点》:“小雨点,爱干净,/马路洗得亮晶晶。”把小雨点比拟成一个爱干净的孩子,这在儿童看来是十分有趣的事。

(三)夸张

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,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。如《种葵花》:“大海连青天,山高接蓝天。我来种葵花,种满高山巅。葵花叶,绿油油,葵花瓣,黄灿灿,葵花杆子如竹杆,离天只有三尺三。要砍葵花盘,需乘大火箭,掉下一颗子,渔人当小船。……”可以想见,由于夸张,这首儿歌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惊喜。

(四)起兴

起兴一般用于儿歌的开头,用以造成一种气氛。如传统儿歌《菊花开》:“板凳板凳歪歪,菊花菊花开开。开几朵?开三朵,爹一朵,娘一朵,还有一朵给白鸽。”开头一句是起兴句,看似和后文没有联系,仔细品味,却可以想见小主人公原先坐在板凳上摇着玩,突然见到旁边菊花开的情景,起到了营造环境气氛的作用。

(五)摹状

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的状态、颜色及声音摹拟出来,包括摹形、摹色、摹声三个方面。儿歌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手法,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。如丁曲的《冬瓜》:“冬瓜,冬瓜,地上躺;呼噜,呼噜,睡得香;一个一个长得胖。”既有对形体的摹拟,也有启发联想的对声音的摹拟,增添了作品的情趣。

(六)反复

反复是儿歌的重要形式特征。如西藏儿歌《雪花白,雪花亮》中“雪花白,雪花亮”这两句,反复了三次,既便于儿童吟唱、记忆,也增强了表达效果。

(七)设问

设问,也是儿歌常用的手法。它可以引人注意和深思,同时也能使儿歌的抒情状物有起有伏,生动别致。如杨子忱的《雨滴滴》:“天上落下雨滴滴,浇得红花开一地。多少雨滴在飘落?一滴两滴三四滴……天上落下雨滴滴,浇得草儿绿又绿。滴滴雨滴落在哪?落南落北落东西……”这首儿歌,如果没有两个设问句式的穿插,就会显得平板。

分类

儿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。儿歌按其功能,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:游戏儿歌、教诲儿歌。游戏儿歌是一种以娱乐为主的儿歌,简单易懂,琅琅上口,贴近生活。相比较而言,教诲儿歌更偏重教育引导,因此又称作启发益智儿歌。此外,训练语言能力的绕口令可以看做游戏类儿歌的雏形。绕口令的产生,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。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《弹歌》“晰竹,续竹,飞土”,相传为黄帝时所作。据考证,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。按照产生时间或形式来分,可以分为古代的童谣和现代的儿歌。童谣即是古代的儿歌,只是古代的童谣流传到,大多没有曲调了,只剩下了歌词。按照演唱语言,儿歌可以分为国语儿歌、客家童谣、粤语童谣、英语儿歌等。国语儿歌大多是现代作品,如我们耳熟能详的《采蘑菇的小姑娘》、《小螺号》等等;客家童谣广泛流传于客家地区,以客家话形式传唱,如影响了每一个客家儿童童年的《月光光》;英语儿歌即是以英语为创作语言的儿歌,我们比较熟悉的如《Jingle Bells》等等。

国学儿歌

国学儿歌是从古诗词和成语典故中提炼创作的儿歌,如《古意新曲》国学儿歌是由交运集团所属7个单位与交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文化产品。

《古意新曲》国学儿歌不仅仅是儿歌,更是在新时代新常态下打造的家庭歌曲。通过校车上学唱的学生带动其他家庭成员,分工演唱歌曲中的各个角色,从而让“国学儿歌”变为“和谐家庭之歌”。在学唱合唱过程中,《古意新曲》也让家庭更和睦,孩子更幸福,并且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特点

内容浅显

儿歌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儿童生活中的。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,由感知到模仿,最终学会诵唱儿歌,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。但儿歌的内容往往十分浅显,易为幼儿所理解,或单纯集中地描摹、叙述事件,或于简单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。例如,圣野的儿歌《布娃娃》:“布娃娃/不听话/喂她吃东西/不肯张嘴巴。”于天真稚气中表达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。同时,孩子们在诵唱这首儿歌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吃饭的情景,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篇幅简短

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,又限于口耳相传,因此,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,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。常见儿歌,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、六句,八句,当然也有较长的。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,有三言、四言、五言、七言、杂言。三字句、五字句、七字句是基本句式。短小、单纯、自然,就易学易唱。如全舒的《小青蛙》:“小青蛙/叫呱呱/捉害虫/保庄稼/我们大家都爱它,”只19个字,既描绘出青蛙鸣叫的田野图画,又告诉儿童一个常识。

语言活泼

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,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,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,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。幼儿好动,又处于学习语言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,富有音乐感、节奏明朗、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、愉悦感,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。因此,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,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,都具备合辙押韵、节奏明快易唱、语言活泼的特点。

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,如皮作玖的儿歌《小鸟学我做操》:“风吹杨柳飘飘/小鸟学我操操/我伸腿/它踢脚/我拍手/它跳跳/我把腰儿弯弯/它把尾巴翘翘/操好了/再见了/小鸟扑哧扑哧飞走了。”全歌押“iao”韵,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,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、回环美与活泼生动,切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。

作用

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。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,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,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。

情感教育

儿歌吟唱中,优美的旋律、和谐的节奏、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。心理得到满足。而幼儿唱儿歌,则是情感的外泄过程,并能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,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。如《小板凳》:“小板凳/真听话/和我一起等妈妈/妈妈下班回来/我请妈妈快坐下。”这首儿歌抒发了儿童对妈妈依恋、期盼妈妈早点回家的真实情感,从而使儿童学会尊重妈妈,尊重他人,并在外泄感情的过程中获得教益。

启迪心智

例如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、习性和功能的,有描述日月星辰、四季变化的,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,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……

训练语言

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、交流思想的工具,是思维的直接现实,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。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,无论是语言正误;词汇积累,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,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。儿歌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。

幼儿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,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;而儿歌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,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,切入幼儿的心灵,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。

在我们的记忆中,妈妈曾对我们说起的儿歌还依稀记得。是啊,儿歌,曾给我们的童年带来多少快乐,哪能忘得掉呢!

如今,我们的宝宝也成长起来,妈妈的儿歌重又发挥了作用。在宝宝小的时候,时常和他说儿歌,对宝宝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
首先,儿歌对宝宝和语言发展大有好处。因为儿歌琅琅上口,合辙押韵,宝宝爱听,也容易跟着妈妈学。

其次,儿歌短小精悍,便于宝宝记忆,宝宝一学就会,增强了宝宝的自信心,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。

第三,通过说儿歌,还能扩大宝宝的知识面,使宝宝学会使用形象语言,描述动物及事物特征。

第四,儿歌有明显的节奏感,宝宝通过说儿歌能体会语言节奏。

看看,儿歌的作用真不少吧?或许你脑中一时想不起那么多儿歌,那就和我一起,重拾儿时的记忆,和宝宝娱乐一下吧!